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以下統稱精細化工)是推動石化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關乎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發展、民生福祉改善。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36號)要求,聚焦全省石化化工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引導精細化工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結合我省石化化工產業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一)支持產業集群提能升級。推進九江市煉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支持九江市精細化工產業集群、景德鎮市精細化工產業集群、贛州市氟鹽新材料產業集群、吉安市氯堿和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永修有機硅新材料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對獲評國家級和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按相關政策規定給予支持。
(二)推進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嚴格按照《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工信部聯原〔2021〕220號)、《江西省化工行業規范化管理辦法》(贛工信規字〔2025〕1號)等要求,統籌高標準保護、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開展化工園區競爭力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驅動力強、智慧化水平高、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大影響力的化工園區。
(三)加強入園化工項目評估。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項目(與其他行業生產裝置配套建設的項目除外)必須進入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的化工園區,引導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進入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的化工園區。化工園區應建立完善入園項目評估制度,建立完善并嚴格落實化工園區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入園項目需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園區產業準入要求,聚焦主導產業擇優引進強鏈、補鏈項目,著力打造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的化工園區。
二、推動產業協調發展
(四)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各地要統籌資源環境要素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市場容量及“雙碳”目標,加強區域間產業上下游對接合作,積極延伸布局精細化工產業。支持九江市重點發展綠色智能煉化一體化、精細化學品,景德鎮市重點發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學品,吉安市重點發展鹽鹵藥化、電子化學品、硅基新材料,贛州市重點發展氟鹽新材料,撫州市重點發展香精香料、化工新材料。
(五)規范園區外化工企業發展。統籌考慮精細化工產業實際,鼓勵化工園區外規模總量相對較大、經濟效益突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安全環保設施及生產體系較為完善的現有大型或骨干化工、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申請認定化工重點監測點,為企業后續發展奠定可靠保障。指導化工園區外的化工企業,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產業政策要求,實施石化化工產業鏈固鏈強鏈項目。
(六)推動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圍繞芯片、半導體及光電顯示材料等電子信息產業需求,大力發展光刻膠、高純試劑、濕電子材料、電子特氣等電子化學品。圍繞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車、健康醫療等需求,大力發展鋰電池電解液、高性能橡膠、高性能纖維、生物化工、密封材料以及氫能綜合利用,促進精細化工產業與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三、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七)推動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石油化工行業要重點做好烯烴、芳烴利用,發展高端聚烯烴、高性能纖維、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膠黏劑等,打造“PX(芳烴)—PTA(精對苯二甲酸)—PET(聚酯)—終端產品”產業鏈。化工新材料行業要打造有機硅單體—中間體—硅油、硅橡膠、硅樹脂、硅烷偶聯劑—終端制品應用的有機硅產業鏈以及氫氟酸—含氟單體-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的有機氟產業鏈。生物化工行業要大力發展乳酸、1,3-丙二醇、戊二胺等生物基化學品,聚乳酸、聚碳酸酯等生物基聚合物等,重點打造非糧生物質資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體系。氯堿行業要打造氯氣深加工產業鏈和氫氣深加工產業鏈,重點發展AC發泡劑、氯化鈦白粉、高純氯乙酸、己二酸等產品。
(八)加快關鍵產品攻關。圍繞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工業母機、醫療裝備等需求,采用“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方式開展協同創新,提升短缺產品供給或替代能力,加快提升高端聚烯烴、高性能合成樹脂與工程塑料、氟硅新材料、特種橡膠、高性能纖維、高性能膜材料、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高端染顏料、特種涂料、特種膠黏劑、專用助劑和油劑、新型催化劑、高端試劑等領域關鍵產品供給能力。
四、強化科技創新
(九)支持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產學研用深入融合,促進上下游協同創新和生產應用示范引領,支持企業建設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推動創建智能微納連續制造省級實驗室。鼓勵有條件的化工園區建設中試基地,積極開展關鍵工序和新工藝中試,推動研發成果加快轉化為生產力。引導石化化工企業聯合相關企業、高校、院所等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對獲批國家級及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按相關政策規定給予支持。
(十)強化技術攻關。石油化工行業要做好芳烴、烯烴等產品的高端化利用和研發。化工新材料行業要力爭高分子功能性材料、氟醚及氟樹脂開發技術以及含氟中間體的綠色制備技術、綠色降解材料生產技術等取得突破。專用化學品行業要進一步提升塑料助劑、高端涂料和新型農藥、顏料、染料生產技術。氯堿行業要拓展高附加值的含氯含氫生產技術。對納入省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省重大科技專項、省重點研發計劃的項目,每項按相關政策規定給予支持。對納入重大科技成果熟化與工程化研究項目支持的,每項按一定比例給予后補助資金資助。
(十一)推動改造提升。鼓勵精細化工企業對標行業標桿實施安全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推進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按照國家和我省要求,加快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或低風險替代。加快老舊生產設備、用能設備更新,加強低泄漏設備推廣應用。推動產學研用單位聯合開發一批本質安全、降碳減污、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共性技術和成套裝備。鼓勵鏈主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協同化技術改造。
五、強化數智賦能
(十二)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支持九江市、贛州市積極打造省級產業大腦,發揮省級有機硅產業大腦引領作用。鼓勵石化化工企業積極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對獲評省級“數字領航”的,每家獎勵500萬元;獲評省級“小燈塔”的,每家獎勵100萬元;獲評省級“數智工廠”的,每家獎勵100萬元;獲得省級石化化工行業“產業大腦”的,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給予500萬至1000萬元獎補。具體按照《關于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措施》執行。培育一批企業型、區域型、行業型、綜合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開放大企業數字化平臺和供應鏈,引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十三)推廣一批智能化技術和裝備。支持有條件的精細化工企業設立立體倉庫、導軌及人站式自動取料、紅外識別無人叉車、色漿研磨自動控制、攪拌釜自動清洗、VOC在線監測等。推廣工業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在自動配方調整、柔性生產制造、供應鏈協同等方面的應用。基于大數據迭代完善工藝控制模型,推動精細化工企業提高產線利用率,逐步構建多品類供應鏈線上網絡。
(十四)推進一批子行業智能化發展。石油化工行業要探索推進智能管網、智能物流、智能服務等相關配套建設,建立較為完善的石油化工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為其他化工行業提供典型應用示范案例。專用化學品行業要重點推廣“5G+機器人作業”“5G+智能巡檢”“5G+VR培訓”“5G+AR遠程指導”等一體化應用場景,加強高危險性生產單元的安全監測,降低安全風險。化工新材料行業要鼓勵利用先進的危化品輸送、投料、反應、分離和干燥等設備以及SIS、DCS等智能控制手段,達到全生產過程的密閉化、管道化、連續化、自動化,提升企業質量控制與追溯及安全管理能力水平。氯堿行業要加強主要能源介質產、存、耗數據的動態采集,實現對各類供能和用能設備及過程的實時監控、異常報警和分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十五)持續推進“雙碳”。推進石化化工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支持一批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打造一批綠色園區和零碳園區。嚴格執行國家現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兩高”項目等規定和能效、環保、安全、質量等強制性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嚴格限制煉油、磷銨、電石、黃磷、用汞的(聚)氯乙烯等行業新增產能。鼓勵企業新建化工項目采取先進適用的工藝和裝備,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和水耗及污染物排放等達到先進水平。
(十六)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大力推進節能增效和減污降碳,加快行業節能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推廣新一代清潔高效可循環生產工藝、節能減碳及過程強化技術等,持續推進典型流程工業能量系統優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污水資源化利用,推進廢塑料、廢棄油脂、廢橡膠、廢鹽、磷石膏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和應用,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培育精細化工循環利用新模式。
(十七)推廣一批綠色安全技術。安全化技術方面,推進連續硝化、連續加氫、連續(定向)氯化、連續氧化、連續氟化、連續酯化、新型烷基化、連續胺化(氨化)、連續重氮化、水解、微通道、分步結晶、真空精密精餾等連續化工藝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提升農藥、染(顏)料、助劑及中間體等生產過程安全性。加快化工風險預警、智能評估與管控技術推廣應用,實現反應安全風險定量評估,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綠色化技術方面,要加快高效催化、生物催化、反應精餾、超重力、密閉化技術,有毒有害及高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技術等研發與推廣應用,源頭減少有機物排放。開展農藥副產物資源化無害化、廢鹽酸氧化、廢硫酸裂解等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研發與推廣應用,實現工業廢物資源化利用。推廣低成本電催化氧化、高溫焚燒、低溫冷凍等高鹽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高濃度含鹽廢水(工業廢鹽)安全化利用技術。
七、實施強企育才行動
(十八)提升龍頭企業競爭力。推動大型石化化工企業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升級需要,圍繞產業鏈重點環節,通過戰略合作、兼并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提升國際競爭力、產業鏈控制力。
(十九)培育壯大中小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作用,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培育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省級單項冠軍企業按相關政策規定給予支持。引導中小企業錨定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和典型應用場景,打造專業特色業務,鞏固提升國內及全球市場地位。
(二十)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產教融合發展,促進職業教育與精細化工產業協同發展。完善石化化工行業引人留人用人政策,實施有關人才支持計劃,選拔培養一批高水平技術、技能、管理人才。支持建設一批石化化工行業人才培養和安全提升公共服務平臺,引導高校加強精細化工等領域學科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適配度。發揮專家團隊、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加強企業指導服務,提供決策咨詢,為促進石化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來源: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